一、全国猪价走势:稳中有跌,区域分化明显
3月28日,全国生猪价格延续弱势震荡格局,市场呈现“大面积下跌、局部企稳”特征。据监测,全国26个省市中,18地价格下跌,5地持平,仅3地出现小幅上涨。下跌区域集中在华东、华南及东北地区,其中江苏、广西等地跌幅达0.1-0.2元/斤;安徽、云南等地因散户挺价意愿较强,价格暂时企稳;福建、甘肃等少数省份受局部需求提振,价格略有回升。
分区域来看:
• 东北地区:吉林、辽宁猪价跌破7元/斤,主流价6.9-7.2元/斤,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,大猪集中上市拖累价格。
• 华北地区:河北、山东标猪价格在7.1-7.4元/斤区间波动,屠企压价收购意愿明显,市场到货量充足。
• 华中地区:河南、湖南猪价全面下跌,河南标猪报价7.0-7.3元/斤,二育补栏停滞导致中大猪流通压力增大。
• 华南地区:广东、广西价格领跌,广东标猪报价7.6-7.9元/斤,终端消费疲软叠加进口冻肉冲击,市场走货缓慢。
二、供应端压力持续释放,猪企主导市场节奏
当前生猪市场供应宽松态势未改,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:
1. 规模场出栏压力:牧原、温氏等头部企业为完成月度计划,主动下调出栏价格,河南、广东等地猪价较昨日下跌0.05-0.2元/公斤,带动市场整体下行。
2. 二育补栏谨慎:标肥价差持续缩窄,部分地区大猪与标猪价格倒挂,二育入场意愿低迷,前期压栏大猪集中出栏,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。
3. 存栏结构优化:3月生猪出栏均重维持在123kg左右高位,肥猪占比增加,而消费淡季对大体重猪需求减弱,供需错配矛盾突出。
三、需求端复苏乏力,终端消费持续低迷
消费端支撑不足仍是制约猪价上行的关键因素:
• 传统淡季效应:3月处于春节后消费淡季,居民肉类采购量减少,餐饮及团体消费恢复缓慢,白条走货速度同比下降10%-15%。
• 替代品冲击:鸡肉、牛肉价格低位运行,对猪肉消费形成替代效应,进一步抑制市场需求。
• 屠企开工率低位:屠宰企业订单量有限,开工率维持在50%-60%区间,对高价猪源接受度差,压价收购意愿强烈。
四、期货市场震荡偏弱,短期情绪偏空
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505今日收于13535元/吨,较昨日上涨0.45%,但整体仍处于贴水状态。市场对3-4月集中出栏预期增强,叠加饲料成本回落,养殖端挺价信心不足,期货价格反弹动力有限。机构分析指出,当前生猪现货与期货联动性增强,基差修复行情已接近尾声,后期或回归基本面主导。
五、后市展望:短期弱势震荡,清明前或现小幅反弹
综合供需基本面及市场情绪,预计短期猪价将延续弱势震荡格局,主要逻辑如下:
1. 供应压力短期难消:3月规模场出栏计划完成率不足,4月仍需加快出栏节奏,叠加二育大猪集中上市,供应端压力持续。
2. 消费边际改善有限:清明假期临近,部分屠企或启动备货,但节日提振效应较弱,需求增量难以对冲供应过剩。
3. 价格支撑因素显现:仔猪价格高位运行(15kg仔猪均价41元/公斤),养殖成本下移但仍处历史高位,叠加政策层面收储预期,猪价下方空间受限。
操作建议:养殖户可趁短期价格反弹适时出栏大猪,规避后市集中抛售风险;二次育肥需谨慎观望,待价格回调至合理区间再行补栏。
明日重点关注区域:河南、山东等地猪企出栏动态及东北大猪价格走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