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环境与卫生管理
保持圈舍干燥通风
春季湿度高,需每日清理粪便并定期消毒,使用过硫酸氢钾(1:150比例)或戊二醛喷洒地面、墙壁及用具,减少病菌滋生。
注意午间通风换气,避免圈舍内氨气浓度过高。
温湿度控制
昼夜温差大时关闭门窗防风保暖,午间适度通风;使用干燥粉或接生粉降低局部湿度,预防仔猪受凉。
产房和保育箱需提前消毒并保持干燥,接产时及时擦干仔猪口鼻黏液。
光照与运动
晴天让猪群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;圈舍保持充足光照,促进新陈代谢。
二、防疫与驱虫
免疫程序
重点防控猪瘟、口蹄疫、传染性胃肠炎等,按程序接种疫苗(如仔猪断奶后7日内注射猪瘟疫苗)。
新引进种猪需隔离30-90天,监测蓝耳病、圆环病毒等病原,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疫区。
驱虫管理
种公猪春秋各驱虫1次,使用伊维菌素或双甲咪,避开哺乳期和配种期。
仔猪20-30日龄、60-70日龄各驱虫1次,体外喷洒驱虫剂时避免污染食槽。
寄生虫病高发期可配合青蒿常山颗粒或多西环素辅助治疗。
三、饲料与营养管理
防霉变措施
饲料储存需通风干燥,添加脱霉剂(如克霉太保);霉变严重的饲料直接废弃。
营养强化
提高饲料营养水平,补充多维太保等维生素,增强猪群免疫力。
可添加胡萝卜、啤酒糟等适口性好的饲料,促进食欲。
四、疾病预防与应对
常见病防控
猪流感:保持圈舍保温,使用清温太保增强抗病毒能力。
口蹄疫:定期消毒,补充维生素降低感染风险。
传染性胃肠炎:母猪产前30天接种疫苗,仔猪断奶后7日内补注疫苗。
异常处理
发现猪群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时,立即隔离病猪并强化消毒,避免疫情扩散。
五、精细化日常管理
分群饲养
按生长阶段分群,避免密度过大引发争斗或疾病传播。
用具清洁
食槽、水槽每日清洗,防止残留饲料发酵变质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降低春季养猪风险,提升猪群健康水平与养殖效益。